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政府積極打造本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包括容許直資中小學及資助專上院校增加招收非本地生,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重申,調整不會影響本地生的入學機會。
為加強推廣「留學香港」品牌,教育局將成立專班,跨部門出海到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招攬國際教研人才及學生;本地方面,會以試點形式,讓直資中小學申請增加班級數目及每班學生人數。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指,直資學界對政策表示歡迎,期望以多出的資源錄取更多非本地生。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直資學校若坐不滿,例如收生只有10人,政府只會給10人的津貼,收20人就給20人的津貼,每個人頭都有相應的資助額。小學每班收到盡為33人,中學可收到41人,但課室容量達45人,所以直資學校可以用額差異,額外收非本地學生,不影響本地同學的入學機會。」
另外,各間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生人數上限將增至本地學額的五成。蔡若蓮表示,院校須按自身條件考慮是否用盡配額。
蔡若蓮:「院校不是立刻將四成(配額)用盡,是分開四年,每年去增加一些非本地學生,這正是院校自己無論是師資團隊的建設、硬件配套增加及宿舍供應,院校也要有時間及過程建設,所以我們見到除了只是設定上限,院校要因應自身條件循序漸進。另外,無論是學費或其他,絕對不會資助非本地學生。」
她又透露,當局已開展北都大學城籌備工作,大部分院校提交了意向書,預料最快明年公布發展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