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四川三星堆博物文創產品收益超過兩億元 傳播三星堆文化

四川三星堆博物文創產品收益超過兩億元 傳播三星堆文化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四川三星堆博物文創產品收益超過兩億元 傳播三星堆文化

【Now新聞台】四川三星堆博物館超過2萬件出土文物,展示數千年前古蜀文明,博物館文創產品收益超過兩億元,期望透過文創產品生動傳播三星堆文化。

粗眉、眼角微挑、厚嘴唇、表情嚴肅莊嚴,這個高2.6米的青銅大立人是中國至今發現的最高大及最久遠的青銅像,有3000多年歷史 ,手上握著甚麼一直是遺留在後世的謎團,還有巨大的青銅面具和貼著黃金面具的青銅像,千里眼、順風耳的面貌特徵,符合古蜀文明對神明的想像。

這棵不是普通的樹,是青銅神樹,貌似樹幹的部分有多隻神鳥,出土的時候碎成2400多塊碎片,由文物修復師重新修復,博物館以VR技術展現文物的修復過程。

專家指,三星堆發掘至今,挖掘到的文物只是佔遺址的千分之三,主要是祭祀物品,希望日後可以挖掘到與生活以及文字有關的物品。

博物館目前與100多家文創公司合作開發文創產品,亦有自營開發,去年文創產品銷售達至兩億。

三星堆博物館文化產業部部長林維:「三星堆有一個,我們認為是一個缺陷,就是至今還沒有發現文字,那麼在三星堆文化的二次解讀方面的話,它就有可能不會像我們熟知的兵馬俑的秦,或者我們故宮的清一樣,它有非常多的歷史學的一些知識支撐,這就迫切的需要我們除了傳統的文物的一些解讀之外,還需要一些活態化的傳承的手段,那麼文創產品,它就是個非常好的手段。」

同樣在四川的金沙遺址博物館,有相同的古蜀文明文物,金面具、銅立人,還有這個敲得出音樂的石磬,是古蜀祭祀的重要樂器,亦打破古蜀文明沒有音樂的流言。

金沙遺址在2001年開始考古,發掘出8000多件屬於商代晚期至西周的珍貴文物及數以噸計象牙等,但由於象牙在地下埋藏三千多年,結構脆弱,為應對出土後風化問題,當局決定埋回原址土地下,留待後人繼續發掘。

金沙遺址博物館下月將與三星堆博物館聯合,在香港海事博物館,舉行三星堆考古VR特展。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