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施政報告提出在七個重建需要較迫切的地區試行增加私人重建地積比,並容許轉移比率至其他地區等。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會聽取業界意見,決定轉移的地積比會否分住宅或商業樓面,若申請人選擇用作抵銷地價等則會設限期。
施政報告提出,在長沙灣、西營盤等七個有較迫切重建需要的指定地區試行增加私人重建地積比。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形容推動市區重建措施是「重鎚」,私人市場重建意欲受房地產市道不旺盛等影響、併購及申請重建減慢、申請強拍數字放緩,政府需要「出招推一把」增加誘因,因此提出容許轉移地積比至其他地區或用作抵銷投地等地價。
局方表示,若跨區轉移地積比,城規會會把關會否分住宅或商業樓面,會聽業界意見,而若用作抵銷地價則會設限期。
甯漢豪:「(重建的)住宅地段的20%樓面面積值多少錢,去計一個價(用作抵銷),計了後,有一個有效期。我們覺得不可能無了期取著又不用,亦沒意思,若取太久,價錢可能已不貼市。」
當局又預留三幅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土地予市建局,作為「樓換樓」方案籌劃重建。甯漢豪強調需要支援市建局,提供土地是財政資源之一,又不會增加政府開支。
甯漢豪:「它不只是為了利益,有時它做重建都要提供很多社區配套設施,加上要負擔今天還是的同區七年樓齡賠償,它面對的財政壓力是大的,政府對於這麼好的伙伴總不能給予它重建任務,然後見到它資源不足又不理會,政府固然財政狀況是緊張,都要關注,但土地資源是陸續有來。」
至於同區七年樓齡賠償檢討,甯漢豪稱期望明年完成及有初步方案諮詢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