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施政報告重點一文睇晒|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 初生子女額外免稅額增至兩年

施政報告重點一文睇晒|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 初生子女額外免稅額增至兩年

【Now新聞台】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報告重點如下:

強化治理

- 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擴大公務員敍用委員會職能,常設獨立調查小組處理嚴重問題

- 公務員事務局須研究建立更嚴謹評核機制,各司局長須督導下屬做好人事管理

- 成立「AI效能提升組」,統籌和指導各政府部門有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研重組工作流程及推動部門革新科技,政務司副司長任組長

北部都會區

- 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由特首領導,下設三個工作組,分別負責設計發展營運模式、籌建大學城及規劃發展

- 訂立加快發展北都的專屬法律,授權政府簡化法定程序,包括成立法定園區公司、設立專項撥款渠道等

產業發展

- 制訂促進產業和投資優惠政策包,吸引高增值產業和高潛力企業落戶香港

- 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吸引更多國際和內地頂尖藥企落戶香港

- 加大推動AI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核心產業

- 預留香園圍口岸附近土地推動食品產業發展,長遠發展成食品產業園

吸引企業利用香港平台「出海」

- 投資推廣署、貿發局及香港駐內地辦事處組成一站式平台,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

國際合作及貿易

- 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積極爭取亞投行在港設辦事處,吸引更多東南亞發行人在港第二上市

- 今年成立吉隆坡經貿辦

- 與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埃及與秘魯探討簽訂新投資協定,並繼續爭取加入RCEP

金融

- 持續強化股市,探索縮短股票結算周期至T+1,協助中概股以香港為首選回歸地

- 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購買住宅物業可計入額維持1000萬元,可算入住宅物業投資的成交價門檻下調至3000萬元;非住宅物業可算入額提升至1500萬元

航運

- 10月起擴大機場離境稅豁免範圍,涵蓋經水路和陸路來港轉機乘客

低空經濟

- 制訂「發展低空經濟規劃行動綱領」,完善民航法例及規管框架,年底前推專用頻譜

支援中小企

- 融資擔保計劃下八成擔保產品申請期延兩年,「還息不還本」再延長一年

- 減收非住宅用戶50%的水費及排污費一年,每戶每月寬減額上限分別為10000元及5000元,預計約26萬個非住宅用戶受惠

- 減收工商業污水附加費50%一年,預計約35000個主要為飲食業的商戶受惠

- 豁免小販、食物業、漁農業、酒牌等的牌照及許可證首次簽發或續期費用一年,預計逾6萬個持牌人受惠

- 向「BUD專項基金」注資14.3億元,擴大資助地域範圍,覆蓋多八個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在內的經濟體

教育與人才

- 放寬資助專上院校的自資收生制限,非本地生比例上限增至50%,不影響本地生學額;研究生超額收生自資學額上限增至120%

- 今年內預留全新土地作興建新學生宿舍

- 直資中小學可申請上調班級數目及學生人數,透過學生自資入讀模式加大錄取非本地生

- 將大力打擊違規提供DSE課程及「借殼辦學」,設立私校名冊及實務守則

- 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

- 與深圳合作推「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紅色研學路線;修繕各區中共抗戰遺址,融入教育活動

文化、體育及旅遊

- 籌劃《大狀王》進行更多內地巡演,打造成經典長演音樂劇

- 香港體育館(紅館)改為演唱會優先,沙田大會堂演奏廳設為粵劇優先

- 康文署設施引入市場營運模式,包括推收費旅客導賞、邀市場參與試點營運沙灘等

- 發展遊艇經濟,包括增600泊位、放寬遊艇訪港要求,研「港艇北上」及「北艇南下」

- 獲清真認證的餐廳可獲資助50%認證費,上限5000元

房屋

- 居屋綠白表比例由40:60改為50:50;下一期「白居二」增1000配額至7000個

- 年滿60歲、擁資助出售單位10年或以上業主,可毋須補地價「樓換樓」,購買較小或偏遠的單位

- 擁資助出售單位10年或以上業主,繳准許費後可不補地價出租單位予白表申請者,名額3000個

- 房委會今年內公布馬頭圍邨及西環邨重建計劃,並研究重建模範邨

醫療

- 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以試點形式推行乙型肝炎篩查,推動社區藥物名冊和社區藥房計劃,加強慢病管理

- 恆常化在中學實施三層應急機制,並擴展至在小學四至六年級試行,加強支援有需要的學生

寵物友善

- 推出容許狗隻進入的食肆牌照,獲批食肆會有明確標識,標示顧客可攜帶狗隻進入

勞工

- 打擊濫用輸入外勞,僱主本地招聘時間延長至六星期,實行更嚴格人手比例

福利

- 「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取消名額上限

-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增加4000張至16000張

- 增加1000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劵」至總數7000張

- 增加約700個新建資助安老宿位

- 資助選擇赴粵養老的綜援受助長者入住指定在粵安老院,每名合資格長者每月可獲5000元資助,名額1000個

- 預留每年5億元經常開支,加強支援照顧者

鼓勵生育及婦女

- 初生子女額外免稅額由一年增至兩年,適用於該課稅年度末所有未滿兩歲子女

-「婦女自強基金」的年度撥款由每年2000萬元增至3000萬元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