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將軍澳醫院醫生洩露病人資料案 兩名涉案醫生獲准保釋

將軍澳醫院醫生洩露病人資料案 兩名涉案醫生獲准保釋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將軍澳醫院醫生洩露病人資料案 兩名涉案醫生獲准保釋

【Now新聞台】將軍澳醫院醫生洩露病人資料案,兩名涉案醫生獲准保釋候查,本月下旬要向警方報到。有病人組織擔心事件打擊市民對醫管局管治的信心,又認為醫管局舉報機制未能發揮作用。

一名末期胰臟癌女病人今年二月在將軍澳醫院接受內窺鏡超聲波穿刺手術後離世,家屬其後收到匿名文件,懷疑涉及醫療事故,涉案的顧問醫生及副顧問醫生涉嫌洩露病人資料給第三方,被警方拘捕。院方指,至今未有循正常渠道接獲相關投訴。

有病人組織認為醫管局要檢討舉報機制。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坦白說,(醫管局)種下的禍根,因為在過去來說,醫管局對一些嚴重醫療事故都是比較保守以及很延遲,遲了很久先作申報,令到市民大眾對醫管局對於這些醫療事故,是否有一個隱瞞態度?這些做法給大家覺得,好像它都不想把事件弄大 ,如果他自己都不能夠敢言的話,如何能夠期望他的下屬就一些事件,甚至對上司作出一些舉報。」

身兼將軍澳醫院管治委員會成員的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強調,「吹哨」目的是為了伸張正義,保護市民利益,但不會有個人指控。

立法會議員(醫療衞生界)林哲玄:「一個匿名人士不是發放甚麼訊息,而是放了很多自己的醫學判斷。他的判斷,是否應該這樣做、做得好不好、是否這樣做、他是否用來練習等等,這些很多是指控和判斷。指控和判斷是甚麼?是自己個人的思考出來的,為甚麼你覺得你是正確?為甚麼你覺得別人不對?」

他指,如果醫生發現同僚有行為或操守問題,可直接向上級報告,或者透過內部機制舉報,而不是接觸病人。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