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消委會:遙距醫療收費欠透明度 私隱及責任保障不足 倡設白名單及服務指引

消委會:遙距醫療收費欠透明度 私隱及責任保障不足 倡設白名單及服務指引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消委會:遙距醫療收費欠透明度 私隱及責任保障不足 倡設白名單及服務指引

【Now新聞台】消委會2020年至今年6月共接獲7宗有關遙距醫療服務的投訴,過半涉及未有提供服務或退款。消委會建議政府和業界加強服務指引和收費透明度。

過去的新冠疫情,不少人都有透過遙距醫療平台診症,過去五年,消委會共接獲7宗相關投訴。

其中一宗是有投訴人付400元,透過平台預約私家醫院的遙距醫療服務,認為款項是診症費,不過平台之後再收取總額550元的診症和藥物費用,原來最初支付的400元是預約費,質疑平台誤導消費者。亦有投訴人向診所職員查詢遙距診症可否用醫療卡結帳,職員指要親自檢視醫療卡確認,投訴人到診所結帳和取藥,才獲告知不能用醫療卡。

消委會預期會有更多人用遙距醫療服務,投訴亦會增加,去年起用不同方式訪問消費者、中西醫和服務提供者等,發現行業監管框架分散、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責任不明確、收費資訊和保險保障範圍也不清晰,加上主要用WhatsApp及Zoom等方式遙距診症,都引起私隱和安全問題。

消委會消費保障政策、商營手法及申訴小組主席余承章:「文字診斷即使我不詳細解釋,大家都會明白會很大問題,因為只是憑口講,病人是否該名病人,作出診斷的是否醫生還是他身旁的護士。」

消委會提出五項建議,包括政府與醫療機構合作,為相關專業人員制定詳細指引、為符合標準的醫療平台及通訊工具建立白名單,並制定自願認證機制,加強對私隱保障等。保險公司及業界亦應該提供清晰受保範圍、收費和操作資訊等等。

消委會主席陳錦榮:「他們其中一個很大關注是診斷會否被監控和資料會否流失,白名單能夠用一個比較科學性的手法來支持平台穩健。」

而長遠則應立法監管行業發展,醫管局推出的「HA Go」也有提供遙距醫療服務,消委會認為值得私營醫療機構和中西醫等在制定指引時參考。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