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多區出現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今年首七個月有84宗積水檢控個案,已統籌跨部門加強滅蚊。有專家就提醒市民毋須恐慌,做好防蚊措施。
本港今年至今錄得5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患者分別居於觀塘區、南區、葵青區等。有政黨聯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到觀塘區秀茂坪,向市民派發中草藥香包以及防蚊貼等防蚊用品,不少市民排隊領取。
謝展寰又巡視食環署滅蚊工作,他指署方在各區成立跨部門工作組,加強清理積水黑點,又善用科技針對性滅蚊,期望減少疾病傳播。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蚊子的活動範圍只是100米左右,一有輸入個案,食環署就會在病人居住地方,或工作地方附近250米針對性滅蚊。新的殺蚊藥是怎樣?放在水裡、放在容器上,蚊來到接觸到再飛到其他地方,會將藥物帶到其他水體,到其他水體時,就算水體有蚊產卵,都不會成為蚊。」
有傳染病專家則指,基孔肯雅熱潛伏期較長,社區或有隱藏的患者,而後遺症較登革熱嚴重,不過市民毋須恐慌,只要做好防蚊措施就可以。
城大傳染病及公共衞生學系副教授明偉傑:「當患者出現後遺症時,可以長達數星期甚至數年,例如關節痛等,對於一般市民都比較困擾。對於輕症患者而言,一些支持性治療已經足夠,例如止痛、補充水份或其他支持性藥物,已經足夠治療。如果重症,當然會在醫院治療,但輕症的話,毋須一定在醫院治療,但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
明偉傑又指,若果市民曾到訪爆發的地區,又出現類似病徵,要立即求診,減少造成本地爆發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