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湖南長沙是抗戰時期最重要的戰場,四次長沙會戰,展開大規模激烈攻防戰。岳麓山記載當年的彪炳戰績,展示抗日的勇氣和決心。
山林環繞下,一枝獨秀,抗日戰爭期間,於長沙會戰中犧牲的陸軍第七十三軍將士公墓,座落在湖南長沙岳麓山山腰,墓前的鮮花獻給八十多年前的英勇靈魂。
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四次大規模激烈攻防戰,亦即是四次長沙會戰。岳麓山當年是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指揮所,山上設有炮兵陣地、炮台等。
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宣教處處長吉建良:「戰爭總要控制戰略至高點,我們的炮台架在岳麓山,就可以看得高、打得遠,還有一個,它防空性能相對比較好、相對安全一些。」
首三次會戰均報捷,殺傷敵軍超過10萬人。岳麓山山腳的忠烈祠記載了這段彪炳戰績,展示了大刀、子彈、戰報等文物。
吉建良:「長沙也被稱之為『鐵血名城』,讓國際友人對我們中國的抗日力量也刮目相看。中國不是那種不堪一擊的、不是那種任人欺凌的,是敢於反抗的。我們有血戰到底,不畏強暴這樣的抗爭勇氣和決心。」
在1938年抗戰期間成立的湖南師範大學,主校區位於岳麓山山腳,就算在戰爭中亦未有停辦。現時會與岳麓山景區合作推出抗戰主題研學路線等,加強紅色教育。
抗戰期間不少英烈為國捐軀,1914年在湖南出生的郭陸順,13歲加入共產黨革命軍,隨著紅軍改編為抗日的八路軍,他亦參與抗戰,指揮百團大戰等多場重要戰役。可惜1942年,不幸中流彈身亡,時年28歲,未有後代,只留下一把日本軍官的指揮刀。
郭陸順姪孫郭啟華:「我認為他跟我傳下來的是一種民族的精神、中國人的精神。當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你要學你爺爺一樣把命頂上去,誰再敢動我們一寸土地都不行。我們老家有一句俗話,『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要結仇』。我們歡迎日本人到中國來、到我的故鄉去、到烈士的故鄉去,保證把他們當朋友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