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土力工程處統計,上年一共有181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比前年減少420宗。當局為了應對極端天氣,會逐步增加為天然山坡及人造斜坡進行風險緩減及鞏固工程。
雨季即將來臨,隨時發生山泥傾瀉。
土力工程處去年完成研究,指2023年9月在筲箕灣耀興道發生的山泥傾瀉,為近百年有紀錄以來最大型的岩石崩塌事故,源頭面積接近2000平方米,情況在香港不常見;而在石澳道發生的山泥傾瀉,亦非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中優先處理的斜坡。
針對這些事故,土力工程處制定一系列措施,加強在極端天氣下的斜坡安全,已識別多三個可能會引致類似耀興道山泥傾瀉的天然山坡,包括畢架山近大窩坪、大潭郊野公園近渣甸山及紫羅蘭山一帶,納入長遠防治計劃,進行災害評估,並為全港天然斜坡編製目錄,識別處理優次,亦會增加長遠防治計劃的未來三年工作目標,進行風險緩減工程的天然山坡由30幅加至40幅,而鞏固人造斜坡亦由150個加至200個。
處方會加大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分析,今年亦透過兩個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項目,利用自動化無人機系統配備遙感技術裝置,進行工程管理、監察斜坡及應對緊急事故。
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港島)岑家華:「下大雨後,去天然山坡上影同一位置的相片,用人工智能技術比較轉變,時間上、準確度上都會大大提升,預計要在測試完成後,亦要等立法會就著無人機法例進行修改之後,才可以正式使用這項技術,所以今個雨季,我們仍然會用過去用的技術,去處理天然山坡或人造斜坡的風險。」
處方提醒市民,要留意山泥傾瀉警告,在大雨期間要遠離斜坡,而持續暴雨後亦不要去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