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政府多年前撥款200億元,供社署購買處所提供福利服務,勞福局建議將承擔額降至50億元。有社福界代表指,並非所有設施都需要地舖,建議未來需要微調選址,例如老人中心等無障礙需求較高的設施才會使用地舖。
政府於2019年的預算案提出撥款200億元購買物業,為幼兒、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福利服務,原訂計劃購入158個處所。
勞福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截至今年3月底,考慮了191份放售建議,過半未符合高度限制、無障礙設施要求等,亦有部分處所狀況未如理想或業主叫價太高等,未有購入,最終只購入5個物業,開支約2.4億元,佔撥款1.2%;預計今個財政年度的預算開支約2.5億元,估計餘下約195億元撥款可能閒置一段時間,建議將承擔額減至50億元,確保公帑運用得宜,又建議取消6年前擬定的建議福利設施一覽表,讓政府更靈活運用資源。
身兼社聯主席的立法會議員管浩鳴在本台節目《時事全方位》指,政策原意是購買地舖,但未必所有服務都要用到,未來會微調設施的選址。
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管浩鳴:「原有非政府組織舉例以往有些在地舖或下面的服務,他可以搬往樓上。舉例青年中心不用在地舖,家庭中心也不用,這類我們會嘗試搬上去,將原有地方騰空做一定需要的,例如老人中心就在地舖。」
有測量師指,根據差估署數字,地舖已跌價約三分之一,建議政府設立渠道供業主自行報價,加快購買進度。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林家輝:「政府先提出你要的是甚麼標準、甚麼物業、在哪裡、在甚麼區,你就讓那區的業主、擁有這類物業的人,自行向政府、產業署報價,而不是找經紀或誰去問業主。你叫他向你報價,你認為適合就成交,接受他的報價,這樣就更快、更容易。」
林家輝又指,因應未來的公營房屋項目會預留5%樓面作社福用途,建議政府先集中在公營房屋供應較少的區份買入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