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隨著本港水管老化,市區不時發生爆喉事故。水務署署長黃恩諾表示,會加大應用人工智能及早處理有爆裂風險的水管,亦會以收回成本為目標,審慎研究調整水費幅度。
隨著本港水管老化,加上水壓高,導致市區不時爆水管。
水務署署長黃恩諾在本台節目《時事全方位》表示,去年共有27宗爆水管個案,比起23年的34宗微跌,署方正利用人工智能系統及傳感器等監察及分析水管,加快處理有潛在爆裂及滲漏風險的水管。
水務署署長黃恩諾:「以往整個水管(系統)很複雜,我們不知道其壓力分布是如何,貿貿然做壓力管理的話,很可能影響某些區域供水不足,但如現時有傳感器用大數據分析,有模型的話,我們可精準地做動態減壓。」
另外,本港水費近30年沒加價,水務署去年提出檢討費用,黃恩諾指目前水費成本回收率是75%,目標調整收費後可收回成本。
黃恩諾:「我們香港的水費很低,就算如何加到『入肉』,我們稱為彈性,即是你將水費調整的幅度,是令到人有感到會覺得減(用水量),其實如果科學上而言,我們還有很大段路走。其實香港有1%住戶正使用15%總用水量,我們都找了出來,安裝智能(水)錶,非常精準的智能錶,分析他們用水情況,例如何時洗澡、洗衣服、何時煮食等。」
黃恩諾又表示,已聯同民政署、運輸署及環保署等成立專責小組,集中加快更換超舊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