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東區醫院利用機械臂協助逾3800宗手術 獲頒傑出團隊獎

東區醫院利用機械臂協助逾3800宗手術 獲頒傑出團隊獎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東區醫院利用機械臂協助逾3800宗手術 獲頒傑出團隊獎

【Now新聞台】東區醫院2009年起成立全球首個機械人綜合內鏡微創手術室,經過不斷改進,至今已應用到多個專科,病人住院時間可縮減至少兩天,獲頒醫管局傑出團隊獎。

大腸癌初期康復患者黃先生:「以前的手術要開肚3至4吋,現在微創手術只是一粒瓜子的傷口。」

71歲的黃先生,2022年發現直腸有腫瘤,位置較難進行手術,傷口這麼小,就是靠這些機械臂密密縫,就連打結都輕輕鬆鬆。

它們手中的線活動的這麼靈活,有沒有想過,其實是由醫生用手腳控制?

現時外科、婦科、耳鼻喉科等都使用這個17年引入的機械人輔助手術系統,以精準的模仿人體手腕動作,支援醫生進行複雜的手術,可提升安全,減低病人出血及痛楚。

東區醫院外科副顧問醫生俞文軒:「在手術途中,其實可以注射一些特製的藥水,透過特別的視像系統,可以有螢光效果,讓我們主刀醫生在手術途中,其實能更精準找到和看到病人手術範圍一些重要的血管,或是附近器官供血的狀況,讓我們更精準進行手術。」

想要善用這些儀器,醫護人員的培訓尤其重要,需要醫生適應傳統手術及使用機械的差別,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東區醫院外科部門主管李卓文:「如果我們用人手打結的話,就知道線有多緊,緊的時候就會停,但現在用機械人的情況,是只靠視覺去看那條線有多緊,去判斷究竟那條線夠不夠緊而去停止拉,所以其實是有學習需求。」

醫院正使用第四代的手術系統,上一代的儀器則留在這個微創訓練中心,讓專科醫生有時間都可以過來練手。

截至去年底,東區醫院已為病人提供約3850宗機械人輔助手術,院方指目前的機械臂需要用到四隻機械手,會留有四個創口,期望未來能夠引入單孔機械臂,並普及至更多手術類別。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