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本港去年錄得40宗鯨豚擱淺個案,為近年新高。過去十年,本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減少超過一半。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發現不少海豚遷移到其他地方,不排除受到大型基建工程影響。
全身灰黑色的印太江豚、粉紅色的中華白海豚,都是大嶼山一帶的原居民,不過想見到牠們似乎愈來愈難。本港去年發現40宗鯨豚擱淺個案,為近年新高;當中過半數於大嶼山及清水灣一帶發現。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由2006年起,與漁護署一同跟進擱淺個案,逾95%鯨豚被發現時已經死亡。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助理科研經理梁鈞澤:「因為香港的氣候,就算是冬天的海水溫都超過20度,我們往往找到屍體時,牠們都是嚴重腐爛。留給我們的證據真的不多,可以留下的,往往是不會腐爛的證據,例如漁具,或者一些受到外傷撞擊而受傷的骨骼,死因主要都是傾向於人為。」
部分鯨豚屍體運至中心後會先做CT(電腦斷層掃描),獸醫通過影像觀察受傷或懷疑病變位置,以幫助更準確地解剖。
解剖後,一些器官樣本會被送去化驗是否有其他病因,或者捐給大學實驗室做研究;亦有部分會做成標本,保留在海洋公園讓公眾參觀。
近年有研究指,機場三跑、港珠澳大橋等工程威脅鯨豚棲息環境。梁鈞澤指,在港生活的海豚有些轉移到其他水域。
梁鈞澤:「傳統上,在舊赤鱲角的地方搬了很多去大澳,我不能排除基建工程。而雷州半島那邊,或者珠海西邊水域數量有所上升,也是剛剛俗稱的搬屋,暫時他們是搬了過去。以一個獸醫的直覺,能留下來的,就已經是適應了這種生活模式。」
根據漁護署監察報告,過去十年,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減少超過一半;自2011年以來,棲息地從東北、西北大嶼水域逐步轉移到西南,而江豚則沒有明顯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