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中大研究:疫情時出生嬰兒過敏症發病率增加四成六 或因家長過度清潔

中大研究:疫情時出生嬰兒過敏症發病率增加四成六 或因家長過度清潔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中大研究:疫情時出生嬰兒過敏症發病率增加四成六 或因家長過度清潔

【Now新聞台】中大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過敏症發病率會增加四成六,提醒家長過度清潔會減低細菌促進免疫系統健康發展,影響嬰兒腸道微生態。

中大醫學院的數據顯示,全港有五分一人一生中會出現濕疹症狀,包括皮膚發紅、腫脹發炎、損傷及痕癢,當中與腸道微生態有密切關係。

中大醫學院團隊分析過千個兒童數據,發現近半在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在兩歲內會出現過敏症,發病率增加四成六。他們的糞便樣本當中,腸道菌群物種多樣性及豐富性降低亦明顯缺少建構免疫能力的益菌。

團隊認為疫情時家長過度清潔,雖然減少感染惡菌的機會,但同時減低細菌促進免疫系統健康發展,影響嬰兒腸道微生態。

中大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黃秀娟:「如果你過度乾淨,對免疫系統反而是不好的,因為人在第100天、嬰兒出世的黃金時期,讓他建立一個健康的免疫系統,需要接觸很多不同細菌病毒等,當然不是叫你在地下取食物吃,重點是不能過度乾淨,每一件物件都消毒。」

現在疫情過去,市民整體過敏情況又是否有改善?團隊指,要視乎大家的生活習慣。

中大醫學院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家亮:「大家要記住不是疫情,不是新冠病毒令小朋友,以至成人濕疹過敏症增加,而是疫情改變我們對消毒環境衞生的習慣。要問自己生活、飲食習慣會否因為疫情緣故,令我們往後日子習慣有所改變。如果繼續用疫情期間過度消毒方式生活,我有點擔心這個問題會持續。」

研究團隊其後為患中度至嚴重程度濕疹患者處方12星期的益生菌,發現腸道益菌增加腸道微生態及過敏症狀都有改善。

研究團隊又指,兒童取得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同樣有助改善腸道微生態,減低日後成長遇上的過敏風險。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