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1.6萬名綜援受助人明年第四季起需要每周至少做義工一小時。社署指,會透過地區組織或機構鼓勵受助人參與。社協就建議職場培訓比做義工更加有效。
政府計劃明年10月起,以試驗形式推出「失業受助人士支援計劃」,要求15至59歲的健全綜援受助人,每周參與無償工作一小時,直至覓得有薪工作或重返主流教育,違反規定的人士將被停發7日綜援金。
被問到會否安排受助人參與關愛隊工作,社署助理署長馬秀貞在本台節目《時事全方位》無正面回應,只是指受助人可以參與地區義工活動。
社署助理署長馬秀貞:「地區一些組織的義工活動,其實可以一齊參與,不過去協助這些對象時,更需要一些組織或機構幫忙接觸這些受助人,然後鼓勵及協助他們多些。參加者參與這個工作的過程、在實際環境中的表現等,這個營運機構一定很重視,以及會一直與之商討及觀察其進展及商量。」
社協就表示,政府2017年時推行過類似計劃,但當年成效不大,認為現時社會出現「有工無人做情況」,新計劃應更聚焦協助失業人士轉型。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義工工作可能是一整車人載去沙灘執垃圾,或載去某個地方做清潔或各樣,就不太針對市場需要及其技能轉型,或他需要去試一些工作,令他出來工作更容易,令他可以真的試到一些之前未做過的(工作),讓他試一試,僱主認為他合適又肯請他,這個方法對失業人士是好的。」
她又認為目前綜援金額不是太多,受助者參與義工工作,政府應提供交通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