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政府近年推動與一帶一路及東盟國家合作,包括電影業。有泰國賣座電影導演表示,成長時受港產片影響,希望將來有機會合作。
電影《全職乖孫》6月起在香港上畫,達690萬元票房,成為近6年來最賣座泰國片。導演出席東盟電影節接受專訪時提到,祖母是廣東人,自己亦將華人文化融入戲中,希望未來與香港電影界有合作機會。
《全職乖孫》導演Pat Boonnitipat:「這部電影影響我最深的是我的祖母,她講粵語。成長時我看了很多香港電影,大部分是電視劇,動作、劇情及喜劇等。」
而緊接著東盟電影節的香港亞洲電影節,每年都會選映日韓台及中亞等地特色電影,今年更設有哈薩克電影專題。
香港亞洲電影節總監Didi Wu:「其實都一定要考慮(市民)接受程度,他們為甚麼有興趣看,及為甚麼這時候看這套戲,很多時取決於近年的新聞或大家關注的議題,盡量每年平衡每個國家或地區放映電影的數量。」
今屆電影節以《破.地獄》及《爸爸》等港產片作為開幕及閉幕電影,亦精選一系列本地短片,但售票速度不如以往。
Didi Wu:「以前我們做導演專題有5或7部作品,基本上觀眾都會全買,但今年感受到他們只會選擇1至2部來看,即使整個系列有8部,整體感受到經濟有些疲弱。我們做多了關於香港電影的事,有些源自於香港電影工業萎縮或轉型,希望推動整個工業,令觀眾多些關注。」
她希望日後有不同資助或贊助,支持電影節繼續發展。
主辦方亦與油尖旺區一帶的餐廳合作,提供優惠予保留票尾的影迷,可以回報影迷之餘,也帶動當區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