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學者:應貫徹落實長遠土地供應項目

學者:應貫徹落實長遠土地供應項目

施政報告提出的多個長遠土地供應項目,都是研究多年一直未能落實的舊方案。有學者相信,政府應該汲取過往的教訓,貫徹始終落實這些項目,但牽涉的業權問題不易解決。

位於新界西北的洪水橋,佔地790公頃,目前佔了兩成七的土地,都用作露天儲物,其他主要就是農地及鄉郊村落。

由1999年董建華時代,指要發展成為新市鎮,結果到現在仍未有明顯發展,居民都很無奈。

政府初步估計,洪水橋新發展區可提供超過400公頃的可發展土地,政府表示會盡快制訂初步發展大綱圖,並進行下一階段的公眾參與活動。

除了洪水橋之外,施政報告提出的多個長遠土地供應措施,包括新界東北部地區、檢討北區及元朗荒廢農地等,都是研究多年,但一直未能落實的舊方案。這些項目牽涉的業權、環境等問題,阻力似乎越來越大。

曾經做過城規會委員的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教授趙麗霞表示,政府過往未有做長遠土地供應規劃,建立土地儲備,令這些項目未有及時開發,最終造成目前供不應求的局面。她認為,政府應該汲取過往教訓,但預料阻力不小。

她又表示,相對於牽涉到大量業權的新界地,政府透過填海提供新土地可能更容易落實,建議政府全速進行。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