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com】講起中學時期讀過的文言文,相信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周敦頤的《愛蓮說》、蘇軾的《前赤壁賦》等都是經典的必讀之作,就算現時想起都識背誦幾句。今日就來重溫一下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看看文章的背景、內容大要、主旨等,當中的「桃花源」又代表甚麼呢?
《桃花源記》背景
《桃花源記》是一篇敘事散文,選自《陶淵明集》,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於南朝宋永初二年撰寫。作者陶淵明所身處的社會(東晋末年)政治腐敗,經常發生戰爭,一片黑暗紛亂,令他產生對於理想社會和安康生活的向往,因而創作《桃花源記》,借虛構的一個人間樂土,寄託了他對理想世界的追求與嚮往。
《桃花源記》內容大要
記述一位漁夫因捕魚,在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了一處遙遠的桃花源。桃花源的風景宜人,環境優美寧靜。這裡的居民熱情好客,生活單純、安居樂業,遠離了塵囂擾紛。其後漁人與村民交談,得知最初因一位漁夫避秦時亂而來此隱居,後人也一直世代居住在此,過著理想中的田園牧歌般的生活。漁人感慨萬千,不禁對這種理想生活方式產生了深切的嚮往。離開桃花源時,漁人盡力記錄前往桃花源的路線,回去後又告知地方官派人尋找,卻無法再次找到這個桃花源,留下了遺憾。
《桃花源記》全文主旨
本文記述無意間發現桃花源的經過與見聞,描寫一個自給自足、平等安逸的世外桃源,寄寓作者對和諧淳樸之理想生活的嚮往,同時抒發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桃花源記》桃花源的寓意
桃花源代表了作者心目中所追求的理想社會,是一個和平、寧靜、自給自足的社會,亦寄託了他對和諧淳樸之理想生活的嚮往。
相關資料:教育局@中國語文課程 – 建議篇章配套資料
PHOTO/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