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房署引入現實捕捉技術,首次在公營房屋項目室內採用對比傳統人手驗收樓宇,有助提升效率及精準度。
白色的外形,配備攝影鏡頭及三維雷射激光掃描器,揹上它即可在施工現場進行全景掃描及拍攝,快速進行數碼記錄。這部背包式移動測繪系統應用現實捕捉技術,是首次在公營房屋項目室內採用,第一個試點是屯門業旺路第一期公營房屋地盤,只需約三十分鐘,機器即可完成整層二十個單位的掃描拍攝。
房署創新科技總監(發展及建築)姚勳雄:「我們透過可能一、兩分鐘掃描,其實希望將整個模型製作出來,我們在模型中可以一次性看完所有單位,否則便要逐個單位進入現場去看,所以我們節省了甚麼,我們都要到現場覆檢,但是我們可以在現場覆檢之前,先在虛擬模型上面看看有沒有值得,或者重點去檢查的地方。」
房屋署表示,系統分析準確度超過九成,對比以往團隊要親身到地盤或較高位置量度及檢查,現在可以透過電腦為每個單位及公共位置作遙距分析,提升驗收效率及安全。
房署助理工程監督佘展翹:「這部機器暫時主要可能幫助一些接近完工階段的靜態驗收,可以檢查到一些瑕疵或不妥善的地方,會看到一些東西是否齊全,但如果是開關燈、開關窗、能否沖水的動態驗收,則要同事親身到地盤進行。」
除了掃描分析外,機器採集的數據亦可結合建築訊息模擬技術,例如可測出地盤管線和洞口的對接情況,及早修正誤差。
完成全景掃描及拍攝之後,系統會在24小時內建立虛擬立體模型進行分析,更快檢測到單位內例如牆身或天花等的問題。
下一個試點是鯉魚門四期公營房屋,房署期望利用創新科技進一步提升工地安全及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