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過往脊椎受傷的病人需要用傳統外支架輔助訓練走路,對病人體能消耗較大。醫管局就推出外骨骼機械人訓練,既延長訓練時間,又節省人力。
聽到「嗶」一聲,就代表病人這一步走得正確,可以繼續練習下一步。
61歲的陳先生,在2022年9月跌倒入院,發現自己的脊椎退化,需要接受物理治療,重新學走路。
陳先生:「但(肌肉)一開始痠,那種感覺很親切。酸是我最開心的禮物,就是一班(醫護人員)送給我的。」
外骨骼機械人製作時間,比傳統的外支架短,避免病人錯過康復的黃金時間,又可以減輕病人和物理治療師的體能負擔。
九龍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張宇洋:「因為雙腿伸直,當病人走路時,很多時靠用手去支撐自己的身體,或者用腰用力地甩腳,所以在這個訓練之下,對病人體能消耗比較大,很容易累,走一些短的距離便沒有力。」
雖然有機械人幫手,但物理治療師在訓練時,都要時刻觀察病人的姿勢,適時作出提醒。
張宇洋:「我們多了機會觀察病人在走路時發力的點,會否平日走路已經借了腰部的力量,而在機械人上繼續保持這樣的狀態,我們可以從中提醒病人。」
這部機械人,目前主要應用在一些脊椎受傷的病人身上,不過就要物理治療師或者骨科醫生評估才可以用。當局就期望未來可以服務超過3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