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歐盟國家就制訂全球首部全面監管人工智能的法律達成共識,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及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及運用有嚴格規定。
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三方經過連續三日閉門商討,就《人工智能法案》達成共識,涉及的監管範圍廣泛,包括要求企業在發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時要更具透明度;運用人臉辨識等生物識別技術亦有嚴格規定,例如不准辨識個人的政治、宗教及性取向;執法人員如何運用人工智能亦有嚴格規管,法例亦禁止人工智能用於利用人性弱點、操控或剝削弱勢社群,以及評價社會地位與個人特徵。
違例的企業最高可以罰款3500萬歐元,相當於近3億港元或企業的全球收入7%。
法案具體條文仍有待修飾,最後會交由歐盟各成員國的國會確認生效。
西班牙數碼化及人工智能國務秘書阿蒂加斯:「這是資訊科技史上最大里程碑,不單是歐洲單一數碼市場,我認為對全球亦然。」
歐盟內部市場專員布雷東:「我相信法案不僅是規則手冊,也是一個助推器,令歐洲初創公司及研究人員引領全球競賽,追求大眾想要的、可信的人工智能。」
中國8月時亦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美國總統拜登10月時亦簽署行政命令,公布人工智能技術監管規定,但歐盟的法案在監管方面比中美全面,預料將成為一些國家參考的監管藍圖,但科技界對歐盟的做法有保留,認為企業要投入大量資源,聘請律師而不是工程師以應付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