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部分多重耐藥性細菌在本港有上升趨勢,醫管局將在明年推行抗生素導向計劃,有助節省人手時間。
目前有三種多重耐藥性細菌引起醫管局關注,分別是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和耳念珠菌。若果引起侵入性感染,會令患者出現尿道炎、傷口感染等,病菌入血的話,更會導致肺炎和敗血症。
其中,耳念珠菌的死亡率達到五至八成,香港已將它列為緊急公共威脅。香港在2019年發現首宗個案後,數字反覆上升,今年首十個月已經超過300人帶有耳念珠菌,比去年多兩倍,長者和長期病患者佔多數。
針對九龍中區出現多宗感染個案,醫管局兩個月前在九龍醫院為高風險病人進行入院篩查,為期三星期,亦加強在醫院的冷氣出入風口定點監測,與患者同房的病人出院前都要先做快速測試。
除了預防感染,醫管局將會明年1月開始,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和瑪嘉烈醫院試行抗生素導向計劃,利用人工智能協助醫生揀選抗生素。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以往很人肉化,我們每間急症醫院都有抗生素導向計劃小組,靠藥劑師人肉看病人,其實中了甚麼菌,會否繼續需要用如此強效的抗生素。醫生會上去病房看病人真的不需要會寫在牌板,建議他用另外一隻較不強勁的抗生素,可以想像時間會頗長。現在用了智能的分析,其實很短時間、第二日就可以通知主診醫生。」
醫管局又指,多重耐藥性細菌病人的周圍環境會加強消毒清潔,例如由每個月更換一次床簾,會加密至每兩星期更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