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港燈與中電合作,斥資80億於本港水域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增加天然氣供應及減碳。
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位於索罟群島以東離岸水域,今年7月已啟用,是香港首項同類設施。
項目總監指,兩電重視環境監察,與綠色團體及漁民有緊密溝通,暫時亦未影響到會在碼頭附近出沒的江豚,兩電會長期監察水質等,並公布結果。
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總監李德明:「我們不會興建完碼頭後,就開始不理會(江豚),我們會有一段監察期,不斷做一些監察,我們亦會將結果上傳至網頁,定期發布消息,監察出來的成果。」
設施還包括名為紫荊精神號的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船,用於接收、儲存及將天然氣再氣化,之後經由兩條海底輸氣管道分別輸送到中電龍鼓灘發電廠及港燈南丫發電廠,接收站投入運作後,已接收了首批液化天然氣。
紫荊精神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船,儲存液化天然氣容量達26.3萬平方米,會長期停泊在接收站。
兩電指,容量足夠150萬戶、3人家庭使用兩個月,整個接收站項目有助減碳,令發電燃料供應更穩定及靈活,增加兩電引入天然氣的議價能力。
接收站周邊已設立安全區及海上控制區,並安排專屬候命船在接收站碼頭周邊進行24小時保安巡邏,遇上惡劣天氣時,紫荊精神號會駛至安全地方。
至於增加天然氣供應會否令電費有減價空間,兩電指,年底會與政府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