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逾400人參加 勞福局或擴大範圍至飲食業等

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逾400人參加 勞福局或擴大範圍至飲食業等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逾400人參加 勞福局或擴大範圍至飲食業等

【Now新聞台】政府的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下,建造業工傷工友可以用公立醫院費用接受私家門診復康治療,至今超過四百名僱員受惠,勞福局正考慮擴大涵蓋範圍至飲食業等。

62歲的胡先生五月時工作「拗柴」,導致腳踝骨折,七月僱主報工傷後轉介個案參加先導計劃,在中大醫院進行物理治療。

胡先生:「等了差不多兩個月。(兩個月你才報(工傷)?)他(僱主)才報。(他才報。)但我不敢自己去報,(其實你都可以自己報。)但會有很多麻煩。(但我們會追,我們很想你們一有事就盡量快點報,因為我們一知道,因為一看就不用等六個星期,就知道你手尾長一點,就立即叫你來這個計劃。)」

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去年九月推出,採用個案管理模式由專人跟進復康治療及復工安排。

截至今年七月底,有447名建造業工傷僱員參加先導計劃, 當中260人治療後已康復。

勞福局局長孫玉菡形容計劃有突破,考慮擴大涵蓋的範圍,例如飲食業等。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最大特點是盡量掌握(治療)黃金期,為建造界受傷工友盡快得到治療,當中有醫生、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還有個案經理,而它的收費和公家一模一樣,簡單而言就是用公家收費,得到優質的私營服務,令他們盡快可以康復。」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在康復過程之中是一個黃金期,首數星期特別重要,如果能夠及早做評估,然後治療、康復,傷員就能夠盡快復工,這是我們的目標。」

馮康又指,工友有機會因為輪候公立醫院服務時間長而錯過最好治療時間,計劃可以減少工傷工友將傷患拖下去。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