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政府將放寬補充勞工計劃,二十六個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都可輸入外勞,包括侍應、收銀及售貨員等,為期兩年,預料今年第三季推出。
二十六個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包括侍應、收銀及售貨員等,在現有規定下不可輸入外勞,政府將暫停安排兩年。但僱主申請輸入外勞前,仍然要有四星期本地招聘。
勞工處會逐個申請審視,看看僱主是否有實質人力短缺,有沒有誠意聘請本地人及請了多少本地人等,再諮詢勞顧會以三個月完成審批為目標。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會否對本地工人帶來影響? 我可以說得很清楚,不會。那些行業的工種要求,其實不高,即需要人幫手,例如一些一般服務性行業,所以我們會嚴格把關,確保所有本地工人都得到優先就業後,即本地工人他願意參與,都可以獲得優先就業後。如果仍然有短缺才會去處理。這裡我們要說得很清晰,一定是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但勞工界不同意。
立法會議員(勞工界)郭偉强:「政府在輸入外勞的輿論戰中,經常提到一個萬能說法,就是可以創造容量、可以加速疫後經濟復甦、可以提振經濟,但這個願景再吸引但不能忘記背後最終目標,就是要創造更多優質職位,以及改善行業待遇,以及提供更加多上流機會給我們本地人才及工友。」
商界則贊成新措施。
立法會議員(商界第一)林健鋒:「今次政府推出這方案是遲來的春天,將來其他人力明顯不足的行業,都可以考慮以同樣的方法輸入勞工。我呼籲大家要同心協力,不要為反對而反對,香港才可以維持我們的競爭力。」
自由黨立法會議員易志明都贊成措施,但指不能永遠靠外勞解決問題,政府要按本地勞工供應決定實施至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