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江澤民掌政初期秉承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政策,後來推展大國外交,令中國逐漸擺脫六四事件後被國際孤立的困局,成功加入世貿,並奪得08奧運主辦權,而一度跌至谷底的中美關係亦有所改善。
89年六四事件,中國遭到國際社會孤立和制裁,同年11月柏林圍牆倒塌,兩年後蘇聯以至東歐集團相繼解體,當時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國際政治舞台採取低調態度,提出「韜光養晦」政策,即是穩住陣腳、集中精力發展經濟以提高國力,江澤民最初是跟隨這條路線。
幾年後江澤民逐步告別「韜光養晦」方針,改為推展「大國外交」,全面重返國際政治舞台,為提高國際地位,他主張多邊外交政策,一方面拉攏俄羅斯抗衡美國,另一方面又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
1997年,江澤民首次以國家主席身份到美國國事訪問,是繼鄧小平後第二位訪美的中國最高領導人,被視為中美關係走出六四事件陰霾的里程碑,但兩國關係之後卻遇到嚴重考驗。
1999年,科索沃戰事爆發,以美軍為首的北約部隊戰機炸中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造成三個中國記者死亡。
2001年,中美軍機在南海碰撞,解放軍殲8戰機機師王偉殉職,兩件事都激發中國民眾的反美情緒,最終美國分別致歉和賠償,江澤民成功化解這兩場外交和軍事危機。
至於中日關係就長期處於「政治冷、經濟熱」的局面,江澤民當政時多次批評日本侵華,要求日方道歉,又發動反日宣傳。
98年身為國家主席的他訪問日本,毫無避忌在日皇明仁為他而設的國宴上,大談日軍在二次大戰時的暴行,結果令雙方不歡而散,中日關係幾乎停滯不前。
江澤民時期的大國外交另一個特色,就是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經濟貿易等組織事務。
爭取多年,中國終於在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誌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在國際貿易方面擁有的權利及待遇,與美歐大國平起平坐。
江澤民:「希望全國人民同首都人民一起,奮發努力,扎實工作,一定要把2008年奧運會辦成功。」
同一年,中國人的百年奧運夢亦得以實現。七年後,北京成功舉辦08年奧運會,展示了中國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