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本港新增三宗類鼻疽感染,累計有34宗。專家袁國勇到石硤尾及蝴蝶谷配水庫視察,他指配水庫食水達世衛要求,但安全起見建議水務署提高食水氯含量及增設紫外光燈,但感染源頭仍有待調查。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等人,先到石硤尾配水庫視察,有工作人員揭起配水庫沙井蓋,在井蓋、沙井的內壁及附近的土壤採集樣本,帶走共15個環境樣本化驗,他們其後再到蝴蝶谷配水庫了解運作。
港大團隊早前在其中一名患者家中水龍頭採樣驗出陽性。袁國勇視察配水庫後,認為水務署消毒食水達世衛要求,但食水經過水管再到家居氯含量會隨時間降低,未必足夠殺死類鼻疽菌,建議水務署在沙田濾水廠將氯含量由一百萬分之1提升至1.2,及在配水庫出口設置紫外光燈。
袁國勇:「好處是即使類鼻疽伯克氏菌對氯氣有某程度抗藥性,仍然會被紫外光殺死,認為現時做法應該今次令爆發至少減慢,即使不會完全消失,因為一向類鼻疽伯克氏菌感染在香港是風土病。」
袁國勇指,除了泥土及水,不排除患者經日用品感染,例如口罩等,港大會在區內抽取化驗。
截至周二,本港今年共錄得34宗感染類鼻疽個案,其中逾20名患者居於深水埗區,包括白田邨及石硤尾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