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離世,令不少香港人傷感,紛紛在社交媒體悼念這位「事頭婆」。曾兩度訪港的英女王,由登基至香港回歸,成為香港人的「事頭婆」足足45年,在回歸四分一世紀後,女王在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中,仍然留下不少痕跡。
事頭婆
在香港殖民統治時期,政府總部、立法局及警署等都會掛上英女王肖像,公僕們愛稱呼女王為「事頭婆」,通俗得來又帶著點點尊敬。女王辭世消息一出,不少港人都在社交媒體留下「再見事頭婆」、「事頭婆 RIP」等留言,向女王作出親切的最後致敬。
硬幣
1864年,香港發行首批硬幣,當時的硬幣一面鑄有維多利亞女王肖像,其後在1902、1919 及1937年,分別換上英王愛德華七世、英王喬治五世及英王喬治六世肖像。1955年,英女王伊利沙怕二世登基後3年,香港硬幣正式換上她的肖像。
港英政府於1993年因應97回歸,發行鑄有香港市花洋紫荊的全新硬幣,逐步取代女王頭系列,但「女王頭」硬幣至今仍是法定貨幣,亦是不少硬幣收藏家的心頭好。
街道
香港不少街道都以英國王室成員命名,其中域多利皇后街、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西及域多利道等,是以維多利亞女王命名;京士柏山道、京士柏道就以英王愛德華七世命名,而太子道東及太子道西則以英王愛德華八世命名。至於以「事頭婆」伊利沙怕二世命名的街道不多,只有伊利沙伯醫院周邊的伊利沙伯醫院路及伊利沙伯醫院徑。
醫院
1952年,港府為回應九龍及新界區市民對公營醫療的需求,批准興建新九龍醫院,後於1958年11月改以「事頭婆」伊利沙伯二世命名。伊利沙伯醫院於1963年啟用,當時由英女王夫婿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主持醫院奠基儀式。至於1975年啟用、取代舊荔枝角醫院的瑪嘉烈醫院,則以女王的妹妹瑪嘉烈公主命名。
圖片來源:房屋委員會
英女王曾兩次官式訪問香港,她的高貴、和藹親民形象深入民心,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即使伊利沙伯二世辭世,她與港人一份微妙的感情連繫,相信將恆久在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