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天文台高空觀測站利用探空氣球收集高空數據,預測本港未來天氣,最近獲世界氣象組織確認成為全球首個獲認證的百年高空觀測站。
這個紅色氣球,不是恐怖電影小丑用來吸引小孩,而是天文台用來收集高空數據。天文台自1921年起,用人手放探空氣球,再用肉眼及經緯儀追蹤,但因易受大霧及能見度低,影響數據收集。
天文台在1949年引入無線電探空系統,無線電探空儀會跟隨氣球升空,收集溫度、濕度、風向、風速、氣壓等數據,在三號及八號風球期間,天文台會加放一至兩個氣球。
天文台科學主任林學賢:「天氣預測不能只看地面數據,需要全球多個不同高空觀察站,同一時間放出高空氣球,然後將數據放入電腦程式運算,才得出未來一段時間,例如天文台做九天天氣預測,才會較準確,這些數據對決定掛風球時間非常重要。」
而2004年起,天文台改用當時東南亞首部自動高空採測系統,系統定時自動放風球能提升效率及保障員工安全。氣球最高飛到30公里,大約一個半小時便會爆破,氣球內的降落傘會幫忙減低,無線電探空儀的降落速度,大部分探空儀都會跌入海中,天文台每天早晚都會放氣球,每次花費約2000元。
京士柏高空觀測站至今運作一個世紀,在六月獲世界氣象組織認證是全球首個獲認證的高空觀測站,天文台希望能起示範作用未來亦會放置新存感器,令量度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