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政府指土地短缺增加,是因為早年的估算太保守,有信心可找到足夠土地。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又指,明日大嶼計劃曾公布初步造價是特例,未有公布北部都會區造價只是返回常規。
政府公布香港2030+的最終報告,預計2019至2048年的土地短缺最多達3000公頃,較2016年時評估的1200公頃多超過一倍。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指,之前估算過於保守,增加是要提高人均居住面積發展創科等因素,有信心可以找到足夠土地。
施政報告建議興建北部都會區,但並無估算造價,而政府早年提出「明日大嶼」計劃時,曾公布初步造價6240億元,又指填海較發展農地快,造價亦低些,今次北部都會區造價會否更高?黃偉綸表示暫時未有相關估算,有相關數字會再交代。
黃偉綸:「我當時說得很清楚,這是非常例外的做法,並不是政府的常規,政府的常規是通常是進行規劃及工程研究後,更清楚工程需要,在該階段有一個數字,行政長官也曾說過,那幾年香港是一個特殊情況,今天的做法其實只是返回常規。」
施政報告提出檢視城規、環評等現行法定程序及行政安排,希望明年提出修例建議,政府指方向包括縮減部分程序的法定處理時間,改變處理公眾意見方式等。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甯漢豪:「盡量希望有些工序不要重覆處理,舉例說現在同一個發展項目,在不同法例下都處理公眾反對意見,例如我反對興建公營房屋,我可以在規劃時反對一次,在興建公營房屋的道路又反對一次,收地時又反對一次,有時可能反對意見是一樣的,可否視為一次,處理了便是處理掉?」
近年「納米樓」湧現,黃偉綸指,會考慮將來發展時訂立最小的單位面積標準,希望香港人住大些不是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