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曾經輝煌一代的「香港製造」工業買少見少,隨著房委會四組工廠大廈即將拆卸,小型廠戶擔心更難以生存。另一邊廂,政府近年鼓勵新興工業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投資者又要克服哪些困難?
這間有過百年歷史的藥油廠,今年五月正式啟用這套智能包裝系統。
藥油廠總經理郭子明:「現在這部機器每小時可以包裝三千瓶,以前用人手,如果要接油機(出來的瓶),其實是接不上(速度)。」
他說雖然多年來生產工序已經逐步現代化,但去到包裝這一環,也經歷過一段挑戰。
郭子明:「在日本、韓國找過自動機器,都沒有,託歐洲代理找,也找了最少一、兩年。若要研發的話,歐洲機器要研發動輒要二、三百萬元,後來一次很幸運,生產力局來參觀,看看有甚麼可幫我們的工序,於是便合作研發這部智能包裝機。」
用機器監察運作,還可以確保包裝質素符合中成藥法規。
他說研發智能包裝機,是申請到創新科技署資助,否則未必這麼大膽嘗試。
郭子明:「研發不一定成功,如果要董事局批准我們開展一項研發,研發完又未必有成果,推行時會很多顧慮,但如果政府大力資助,我們做起來便進取得多。
協助他們推行這個項目的生產力促進局表示,企業設立智能生產線,通常面對三種困難。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第一項困難在技術方面,因為老闆未必完全認知甚麼是智能生產,員工也未必有相關技術、能力,幫他們實施智能生產;第二方面是,他們需要找到適合的廠房;第三方面就是所有老闆都會考慮的資金問題。」
他希望推廣智能生產技術不但幫到企業,還可以推動本港科技發展。
黎少斌:「每一條智能生產線都提供了一個新的應用場景,讓科研人員思考還有甚麼新科技可以應用?同時也增加了科研的需求。」
政府近年經常談再工業化,業界覺得支援是否足夠?傳統工業的小型廠戶在現行政策方向之下,還有沒有生存空間?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