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香港海關破獲海路販運氯胺酮的案件,檢獲1.25億元懷疑毒品,形容為近十年最大宗,拘捕一名物流公司女負責人。海關指毒販利用海運,爭取時間物色買家及避開偵查。
海關展示檢獲的證物,包括220公斤懷疑氯胺酮及用作收藏毒品的棉紗線。
海關根據情報,7月30日在葵涌海關大樓驗貨場檢查一個由巴基斯坦抵港報,稱載有棉紗線的貨櫃,透過流動X-光機,發現最深處的貨物影像跟其他不同,於是卸貨檢查,發現其中六包棉紗線,原本紙製的軸心被換成膠筒,裝有懷疑氯胺酮。
貨物原本是寄予一間不存在的成衣公司,一直沒有人領取,寄貨公司之後把貨物轉往一間物流公司。海關星期二拘捕一名35歲這間物流公司女負責人,現時獲准保釋候查。
海關指,販毒集團以「走馬燈」的方式,運走因為禁運而在生產地囤積已久的毒品。
海關毒品調查科高級監督李錦榮:「通常海運貨物運送時間超過一個月,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不等,幾個月內找買家,然後因應訂單的終點會再更改船務文件,達到目的。這種手法對販毒集團來說,比較有效益、便宜,亦可分散風險。」
海關相信,這些毒品仍未找到買家,正繼續調查其他涉案人士以及毒品原本供應的市場。
經改裝的棉紗線由於內藏毒品,較正常的棉紗線高,上面的棉線繞得較亂,品質較差。
海關表示,今年首八個月已檢獲2.6噸毒品,較去年同期上升四成三,但案件宗數卻微跌9%,反映疫情期間,毒販轉為以空運及海運一次過運送大量毒品,會因應情報打擊販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