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理大和牛津大學合作研發首部氨動力電動車

理大和牛津大學合作研發首部氨動力電動車

【Now新聞台】香港理工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合作研發了全球首部氨動力燃料電池電動車,團隊指較鋰電池電動車成本更低,而且更環保。

這部高爾夫球車,是全球第一部以氨作為燃料推動的電動車。氨又稱阿摩尼亞,是氮氣和氫氣的化合物,車內裝有分解爐,可以將液態氨分解作為電池的燃料,繼而輸出能量予摩打。

裝置由理大和牛津大學的團隊,獲得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用了3個月合作研發。團隊指,與目前電動車

常用的鋰電池比較,氨動力燃料電池成本較低,儲能效果更佳。

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鋰電池的主要成分是鋰金屬、鈷金屬,這兩款金屬價格近期變化很大,價格非常昂貴,預計未來價錢還會逐步上升,」

團隊又指,氨動力燃料電池電動車,較需要充電的鋰電池電動車更環保,因為過程中零碳排放。

鄭家偉:「短距離行駛,氨氣和石油氣價錢應差不多,但最重要這是零排放電動車,效能比石油氣車更高,因為它是電動化,對比用引擎的石油氣車,氨氣電動車能量是前者五倍。」

車輛配置了感應器,萬一車上的氨氣有泄漏,會發出警報提示。

這部試驗的氨動力電動車,目前連司機計算,都只能載兩個人,但團隊明年就會將技術,應用來生產第一部用氨動力推動的小巴。

團隊估計一個容量22.7公斤的液氨樽,可容許一部18座小巴行駛110公里,建議日後部分石油氣站改成氨氣站,方便氨動力燃料電池電動車使用。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