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中大研發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瘜肉復發

中大研發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瘜肉復發

【Now新聞台】中大醫學院首創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瘜肉復發,靈敏度逾九成,研究團隊指可堵塞現有大便隱血測試的漏洞,更精準找到初期患者,增加存活率。

本港數據顯示,第一期大腸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達96%,但現時以大便隱血測試偵測早期大腸癌靈敏度約50%,嚴重出現假陰性,更不能偵測大腸瘜肉。

中大醫學院分析逾1100名研究參加者的糞便樣本,包括大腸癌或大腸瘜肉患者,找出四種特定細菌基因識別大腸癌靈敏度,高達94%,靈敏度媲美大腸鏡。

另外跟進了200多名曾切除大腸瘜肉人士,透過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瘜肉復發,靈敏度亦超過90%,能找到3毫米至30毫米的瘜肉,市民以樣本瓶收集少量糞便交回實驗室做細菌基因檢測,數小時內有結果,更可透過「風險指數」預測患大腸癌或瘜肉風險。

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透過新的技術可以更精準,告訴廣大市民到底患癌風險有多高,高的話就不要迴避,做大腸鏡檢測,相反,風險低的話,可以將大腸鏡檢查留比更需要的人士,縮短輪候時間,也不用承擔照大腸鏡不必要的風險。」

團隊指除了正服抗生素的人不適合做這項檢測,大部分人都可以做,中大醫學院表示已開始提供相關的細菌基因檢測,研究團隊亦會與政府討論將測試納入大腸癌篩查工具。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