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2021年7月16報章A1頭條摘要。
《星島日報》— 中大彈性收生擴至全校 撈失手「遺珠」 涵蓋文史哲尖子
中文大學決定將取錄彈性收生的尖子計畫,延展至全校各科,不再只限於理、工學院,即使核心科目有任何一科未達標,但選修科目表現優異的尖子生,仍有多一個入學機會。協理副校長王淑英接受本報獨家專訪稱,新安排料有利心儀文史哲課程的學生,其專精領域須與報讀課程對應,未有指明「摘星」的數目要求。中大亦推出首屆「校長卓越獎學金」,嘉獎取得佳績的新生,每人獲五萬元。
《明報》— 修防賄例「走數」 林鄭:未來亦不應做 批修例弱化特首憲制地位 查錫我斥釀漏洞「超然法律外」
特首林鄭月娥於2017年競選時承諾修訂《防止賄賂條例》,將第3及第8條適用範圍擴大至特首,但她昨日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時明確表示不會修例,「這個項目一定『走數』」,亦不希望未來的特首修例,避免弱化特首在香港特區的憲制責任。民主派批評林太極不負責任,埋下貪腐的種子;建制派則稱特首須向中央負責,並非有「免死金牌」。廉署前總調查主任查錫我批評,拒絕修例構成法律漏洞,讓特首超然於法律之外。
《文匯報》— 疫情復熾航運滯 百業缺貨百物貴
變種新冠病毒Delta來勢洶洶,歐洲美國疫情更瀕臨失控,各地不少工廠農場停工,加上早前埃及蘇伊士運河貨船擱淺「塞爆」航道的餘波漸浮現,令遠航船船期變得異常緊張,影響全球貨品供應鏈,香港也未能倖免。港人生活必需品如紙張、衞生紙、電器,以及白米、生果等食品也有供應滯後情況,過去一段日子已漲價15%至25%。有香港航運業人士「樂觀估計」,船期最快今年第四季才有望改善。
《信報》— 中國次季GDP增7.9% 全年勢保六
人民銀行上周出乎意料宣布全面降準,昨天正式生效,釋放長期資金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市場揣測內地經濟因增長動力減弱而要放水。然而,昨日公布的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7.9%,只略低於預期的增幅8%,兩年平均增長5.5%。內地經濟並無明顯失速,令分析師相信,今年官方全年6%以上的增長目標可以實現,年底前再降準的機會不大。
《大公報》— 虛擬幣難追查 淪洗錢工具
香港海關日前首破虛擬貨幣洗黑錢案,涉款高達12億港元,瓦解一個懷疑洗黑錢集團。案件涉及三間本地註冊公司,拘捕四名涉案男子,包括犯罪集團的骨幹成員,凍結合共2000萬港元。據了解,疑犯以加密貨幣「泰特幣(USDT)」作為洗黑錢媒介,利用其較難被追查的匿名性,處理約12億元可疑款項,經香港轉匯至逾200個本地及海外戶口,其中逾六成款項匯至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