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運取得銅牌的單車選手李慧詩表示,單憑個人的努力,未必能夠踏上奧運頒獎台,她說,多年來全靠體育學院的科研人員,跟隨練習,收集數據,讓教練制定戰略,才有今日成績。
戴上口罩,收集氧氣數據,在腳部多組肌肉貼上電極,監察住肌肉運用情況。
一切準備就緒,三、二、一,開始!
奧運銅牌得主,單車選手李慧詩,十秒內拚命踏。
電腦分析她的含氧量,腳部各組肌肉的運用情況,體院的科研人員透過這些數據,評估李慧詩的爆炸力,再由單車教練沈金康調整訓練策略。
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及醫學統籌主任蘇志雄指,自從十八年前,香港單車隊由沈金康執起教鞭,每堂的訓練,都會融入科研數據,讓運動員不會訓練過度。
李慧詩表示,如果只單憑個人的力量,不足以踏上奧運頒獎台。
教練沈金康曾經說過,下一屆奧運正值李慧詩運動生涯的黃金年齡,她未來將放眼世界舞台,爭取更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