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去年底,過百年歷史的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險被政府清拆,引發公眾關注現行文物保護機制的不足。其後民間再有發現,逾一百四十年歷史的薄扶林輸水管,原來一直被斬件式保育。
南區區議員司馬文和薄扶林居民白仲安早前在區內行山,無意中變了尋寶。
司馬文:「這就是你找到的路徑。」
白仲安:「我和司馬文多年來一起找薄扶林的步行徑,經常找新的步行徑。」
司馬文:「我看見這條小橋上刻了『5』字,引發我想,其他數目字在哪裡?」
原來英式砌法的紅磚裏藏著水管,連同承托的石砌拱橋,是薄扶林輸水管的一部分。司馬文他們於是找工程師幫忙翻查文獻,查到輸水管建於1876至77年,將香港第一個公共水塘薄扶林水塘連接至太平山,供水到今天的中西區。輸水管全長約五點四公里,部分今天仍使用中。
司馬文:「這是其中一個最早期的建築,為香港島的政府機關和商戶確保供水。」
司馬文:「我去找其他數目字,有十六個完好,另外十六個沒有了。」
古諮會在2009年,將薄扶林輸水管列為二級歷史建築,但司馬文對比地圖才知道,獲得評級的並非全條輸水管,而只是其中一個分段。
司馬文:「這段是已評級的九號引水道。」
白仲安:「這裡介紹薄扶林輸水管,二級歷史建築。」
司馬文:「這段就是,根據評級。」
司馬文:「我不知道為甚麼九號有評級,而其他段沒評級。」
經歷一百四十多年,部分麻石橋已經不在,也有一些被石屎橋取代。他們早前去信古蹟辦和古諮會,要求將僅存的段落整體評級,做好保育。
白仲安:「我們社區裡有這片歷史真好,要小心保護我們僅存的,香港已失去很多東西了。」
為甚麼同一項歷史建築會分開一段段評級?做工程前,又有甚麼機制為文物把關?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電郵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