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環保署就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進行公眾諮詢,建議市民回收每個膠樽獲回贈1毫,有環保團體質疑回贈金額過低,回收業界希望政府明確訂下回收目標。
要回收,除了「啡膠樽」,你還知道甚麼方法?
現時有這些入樽機,們是為配合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測試回收成效,相關計劃的公眾諮詢至5月21結束。
政府初步建議,首階段先規定樓面面積不少於約2150呎的店鋪回收膠樽,膠樽容量介乎100毫升至2公升,政府會向本地飲料製造商及進口商收取循環再造徵費資助計劃運作,市民每交回一個樽可獲回贈1毫,以一個500毫升的膠樽為例,循環再造徵費估計約5毫至6毫半。
計劃由政府或政府委聘組織監督運作,並設兩個架構負責管理及運作回贈系統,及公開招聘多個營辦商收集膠樽。
有回收商認為計劃有助中小型回收商發展,但質疑政府欠缺明確回收目標。
香港廢塑料協會副會長黃頴灝:「(回贈)一毫是低,但若計劃推出後,假設回收率達九成當然皆大歡喜,但萬一未能達到六成或更低,我們需要一個機制在一年內提高回贈率,提升回收率。」
環保團體批評回贈1毫是過低,建議參考德國使用按樽制推動更多市民參與。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回收)需要全民參與,當金額太低,結果只會是基層市民去做,對於推動回收率是無好處。如果使用按樽制,消費者購買的時候是非常清楚知道他們給多了錢,我們建議是5毫,然後他們會更有誘因去回收,去贖回按金。」
他又指,近年泰國有飲料商推出少於100毫升的飲料,擔心本地進口商會進口這些產品而避開徵費。
政府預計,最快明年將草案提交立法會,一年內通過審議,預料2024年可以實施法例。
環保署回覆指,訂立回贈水平需作出平衡,要考慮防止有人從外地輸入廢膠樽到港騙取回贈,署方表示以一毫作回贈,是經考慮一籃子因素後而訂,包括本地可回收物的市場價值,以及入樽機先導計劃回贈水平等,認為一毫回贈具一定市場吸引力。
政府會再聽取公眾及業界意見及本地回收市場情況,再釐定合適回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