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內地考察將納通識科課程 教科書須送審

內地考察將納通識科課程 教科書須送審

【Now新聞台】政府公布高中通識科改革方向,通識科將會改名,維持必修必考,但考試評級只分合格及不合格,課時減半,內地考察將納入課程,教科書亦要送審。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改革有助重建,社會對學科的信心,並非將通識變成國民教育科。

施政報告提出改革通識科,糾正異化情況,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交代改革方向。

科目雖然維持必修必考,但考試評級不再分七級,只分合格及不合格,取消獨立專題探究即IES課程及課時,會大幅刪減約一半,課程內容亦會增減,包括加入不影響評分的內地考察,詳細課程整合、考評及大學收生等實際運作,仍未落實,要繼續商討。

教材要列入適用書目表送審,通識科改革後亦不會再叫通識科,當局正構思新科目名。

教育局指,通識科過去多年惹起爭議,被污名化,考慮專責小組檢討報告後決定大改革,不過無採納維持七級評分建議,楊潤雄指改革方向仍一致。

楊潤雄:「合格與不合格就是說,這科我們覺得合格,就是他能有基本能力,令他繼續在學習中,或將來不同發展中表現出來,但我們就不用這科嘗試,去太仔細分他能力的高低。細節位是與它(專責小組)不同,譬如維持它(通識科)主修科項目,維持它必修必考,維持它要釐清學習概念,刪減一些內容,要有教科書等,我們的方向完全一樣。」

楊潤雄認為,科目改名有助重建社會的信心,澄清無意圖將科目變成國民教育科。

楊潤雄:「大家千萬不要覺得全科轉了、名稱轉了,你會看到我們仍然是以刪減為主。你是否轉了為國(民)教(育)在現行通識科內,國家發展、關於國家的東西都在課程內。」

教育局強調維持必修反映對科目的重視,無意弱化通識,亦相信不影響科目國際認受性,會盡快落實改革,目前高中生則不受影響。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