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增加土地供應,一直是今屆政府的重點工作。施政報告推進明日大嶼人工島填海。消息指,融資方案有待研究,目標2026/27年開始填海。
眾多土地供應選項中,明日大嶼發展視為規模最大,預料5.5億元前期工程撥款,可以在年底前通過,估計毋須再追加撥款。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會積極探討新的融資方案,強調不會放棄明日大嶼。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明日大嶼不會令公共財政惡劣,明日大嶼從角度看,是非常值得投資的項目,過千公頃土地非常值錢。雖然會撥出七成土地作公營房屋,部分是可出售的私營房屋,還有商業用地,全都是很值錢的。」
消息指,明日大嶼會參考沙田第一城,由發展商斥資或拆件式處理,目標2026/27年開始填海,2030年將首幅土地交付發展商建屋,預計在2034年入伙。
施政報告提到,去年提出,今年5月展開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至今接獲30至40個查詢。
有兩至三個位於新界東北及西北項目,正進行初步商討,料合共涉及數千個單位,預計明年上半年有第一個項目交予顧問研究。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反應不是太踴躍,可能政府現時會集中。如果真的不太踴躍,下一步應該,即是很簡單,收回私人土地和閒置的棕地。」
張翹楚又說,施政報告提到多項中長線土地供應計劃,是否可以明確實行仍然存有很多變數。
單是今年私樓落成及施工,已受疫情影響可能未能達標,對目前私樓供應情況不太樂觀。
至於活化工廈方面,政府指,去年至今城規會共批出逾30宗重建工廈申請,發展局正研究明年初推行以「標準金額」徵收補價先導計劃,進一步優化活化工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