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立法會十多個事務委員會主席人選「大清洗」。
一連兩日的選舉,民主派以多次互相提名、提規程問題等方式「拖字訣」;建制派則限制提名人數及設定時限「剪布」。結果18個事務委員會中,除了由民主派議員主持會議的兩個委員會未能選出主席,其餘由建制派清一色包攬。
過往建制派會「鬆章」,讓泛民當選較少爭議的委員會主席,但此情不再重現。據聞西環提出「一席都不能讓」,36個事務委員會正、副主席須由建制派全部擔任,有關安排導致「席位過剩」。
除了大會主席梁君彥外,40名建制派議員,近乎人人都要出任正副主席;內會、財委會等其他委員會的正副主席更要做多一份。
為免內會「郭榮鏗拉布」重演,多個事務委員會的原有主席要放棄連任,換取主持選舉,未能領導他們專長的範疇,並改為角逐其他委員會的主席,被外界形容是「席位錯配」;例如民建聯鄭泳舜空降擔任環境事務委員會的主席,他接受查詢時解釋對環保感興趣,想試不同範疇。
民主派正副主席數目勢歸零,文鬥空間收窄,武鬥的風險亦增加。《政情》聽聞,早前有資深建制提示民主派,日後但凡有人衝出主席台或以暴力方式等阻礙會議進行,建制派都會報警處理。日前許智峯搶票等已顯示,建制派會「兌現」提示。
有建制派私下指,西環在復會前已作評估,續任的民主派抗爭手法將更激烈,建制派必須先發制人,全方位壓縮民主派的抗爭空間,但亦有政界中人質疑,得勢不饒人會否有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