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有學者指警方篩選傳媒準則模糊 有損新聞自由

有學者指警方篩選傳媒準則模糊 有損新聞自由

【Now新聞台】警方表示,在搜查壹傳媒大樓期間,只容許部分媒體到封鎖區採訪,是衡量過不同風險因素。有學者則認為,警方篩選準則模糊,在執行新安排前,應先諮詢業界意見。

警方周一封鎖整座壹傳媒大樓搜查,警方一開始只安排四間媒體記者進入封鎖範圍採訪,香港電台、立場新聞、路透社等都不可以入去。

警方傳媒聯絡隊人員:「我們會揀選本地規模或知名度比較大,在過往警方的行動中,沒有對我們造成阻礙,或安全構成威脅。」

亦有記者進入封鎖範圍後,被警員要求離開;經過交涉後,警方下午容許多些媒體,包括港台、香港01等共十五間媒體進入指定範圍採訪。警方解釋,今次的安排是試行,希望盡可能安排傳媒近距離採訪。

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郭嘉銓:「在警察行動的封鎖線中,當然要考慮數項因素,包括地理情況、案件性質、拘捕何人及作風險評估、會否影響到同事的工作等。經考慮後,當然我們不可能讓全部人入封鎖區,如果是這樣我就不會設封鎖線。」

不過,有學者認為警方篩選準則模糊,做法有損新聞自由。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規則應該由政府很清晰的事前說明,不應該在現場由警方作決定;而且警方的標準非常模糊,是否佷出名、規模是否很大、與警方以往的關係比較友善,這些全部都是很模糊的標準。」

他表示,即使國際知名傳媒,包括美聯社等亦不容許進入封鎖線採訪範圍,做法難以理解,更有損香港國際形象。蘇鑰機又指,警方執行新採訪安排措施前,應該諮詢業界及取得共職,以免雙方產生誤會。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