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美國制裁11名香港及內地官員,金融機構能否處理他們的業務惹關注。現時多家銀行及保險公司均有制裁政策,禁止或限制遭制裁者的交易。有學者說,即使不牽涉美國的業務往來,金融機構都不能受理,否則有機會面臨巨額罰款。
現時不同銀行都有制裁政策。滙豐及恒生銀行按聯合國、歐盟、英國、美國及香港的制裁名單,篩查全球客戶及他們的交易,禁止可能違反制裁法或銀行制裁政策的業務往來,阻截或拒絕交易,並會向監管機構舉報。
渣打銀行的制裁政策去年更新,列明絕不涉及與受制裁對象直接或間接的交易,而受制裁對象是指被英國、美國、歐盟或聯合國任何一方或多方指定的制裁目標,或受制裁目標以單獨或合計擁有50%以上股權的實體。
花旗銀行遵循美國經濟制裁與禁運條款及業務所在地的法律,制訂一系列政策及作業辦法,員工不得直接或透過第三方,促成受禁止的商業活動,逃避適用的制裁限制。
安盛、富衞及美亞的旅遊保險條款亦列明,假如賠償可能違反美國法律或受制裁的話,將不會受保。
有學者指,即使交易不涉及美國業務,金融機構亦不會提供服務,避免招致巨額罰款。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制裁的內容很全面,基本上能說得出的業務,也不能提供。不一定和美國相關的業務,在美國買物業、申請按揭當然不行,存款、買股票也不行。美國財政部發聲明時,已列明制裁有何含意,有一系列的服務不能提供,所以我理解除了在美國的業務不行外,他們持50%股權的公司及他們所控制下的公司也不行。」
徐家健又指,除了罰款,相關金融機構在美國的業務發展亦可能受影響,但暫時未試過有機構因違反制裁法案而被暫停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