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抗疫半年,政府一直強調採取張弛有度的策略,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指出,在疫情穩定時,措施往往放鬆得太快,到第三波來臨,收緊的力度亦不夠。
一月初,武漢爆發不明肺炎後,香港政府首項應對措施是在機場及高鐵站等口岸監測旅客體溫。
直至出現首個確診個案,十一個口岸陸續關閉,公務員要在家工作,學校停課。
踏入二月本地個案開始增加,並出現社區傳播鏈。一系列收緊的措施成功令疫情控制下來,但另一個缺口卻在形成。
輸入個案進入社區,引致多個大型群組爆發,政府再次出招,首次推出限聚令,結果十四日左右就見效,數字回落至單位數。
捱過第二波,政府在四月尾開始放寬部分措施。在五六月,學生可以返學,食肆人數不再設上限。
放鬆之後,大家出街,迎來的是第三波爆發。七月起,本地確診個案由幾宗變成幾十宗到過百宗,而且有一半源頭不明。
政府先在7月11日收緊食肆人數,但效果不大,確診數字暴升,到15日才落重藥,包括禁堂食和強制戴口罩,但公務員仍要上班,五日後才改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