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有三項措施針對住屋問題,包括為輪候公屋三年以上住戶發放現金津貼,未來三年興建過渡性房屋目標額外增加五千個單位,及責成運輸及房屋局研究劏房租務管制。
截至去年九月,有近15萬個輪候公屋的一般申請住戶,輪候時間平均為5.4年。
政府提出以試行方式,為非公屋、非綜援低收入住戶提供現金津貼,發放給輪候公屋超過3年,又沒有領取綜援的一般申請住戶,津貼額會參考綜援租金津貼上限的一半,直至他們首次獲編派公屋,預計約9.2萬個住戶受惠,涉及額外經常性開支約28.2億元。
至於沒有申請公屋或輪候未滿三年的家庭,政府會放寬他們申請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住戶入息上限水平,令他們可以申領較高額的在職家庭津貼。試行計劃預計2021年下半年推出,三年後檢討。
多間發展商早前借地用作興建過渡性房屋,政府表示單位數目已經達到未來三年一萬個的目標,因此會把目標提升至一萬五千個單位,預計可為多一萬五千人解決迫切房屋需要。額外增加的五千個單位中,二千個將建於多幅目前沒有發展時間表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
財政會繼續由專項撥款和關愛基金承擔,當中五十億元專項撥款仍有待立法會財委會審批。
至於劏房問題,政府估計現時有約8.6萬個劏房住戶,認為在欠缺租務規管下,即使他們得到租金津貼和水電費減免,最終可能只是經租金入業主袋,因此運輸及房屋局將成立工作小組,研究劏房租務管制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