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2019政情回顧】修例風波後立法會陷亂局 鬧出多個「史無前例」

【2019政情回顧】修例風波後立法會陷亂局 鬧出多個「史無前例」

【Now新聞台】逃犯修例令特首林鄭月娥在多個方面「考第一」,立法會亦開創多個「第一次」。

逃犯修例四月初首讀後,涂謹申主持多次會議都未能選出法案委員會主席,惹來建制派不滿。在內會通過指引,「欽點」石禮謙主持會議,令法案委員會首次「鬧雙胞」,並因為「撞會」發生衝突。最後政府要求下,將法案繞過法案委員會,直接提交大會恢復二讀,被批評開壞先例。

政府硬推修例不果,但又拒絕撤回,令民憤火山爆發。大批示威者七一攻入立法會,會議廳遭受前所未見的破壞,要提早休會維修。立法會十月在重重圍封下復會,圍板雖然抵擋到場外勇武示威,但阻不到議會內泛民的抗爭。

林鄭月娥原訂在會上宣讀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最後因為泛民抗議而腰斬,未能在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要播放預錄影片,打破回歸前已建立的傳統。而她上任時為改善行政立法關係,首創的每月「短問短答」,在復會後亦要斬纜。新猷及傳統,林鄭都做不到。

反修例一役亦令建制泛民對立白熱化,林鄭初上台時,雙方有商有量的場面風吹雲散。建制拒按早前共識分配委員會的正副主席,觸發泛民長期不合作,內會開了十次會議仍未選出主席,又是另一個「史無前例」。內會停擺令多項法案停滯,包括國歌法都可能胎死腹中。

去年在補選勝出的區諾軒及范國威因為選舉呈請案而失議席,遲來但早走,未知也是否算一項紀錄。雖然民主派議席受挫,他們已放眼明年換屆選舉,希望取得過半議席,未知立法會會否出現這個「第一次」。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