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區議會選舉周日舉行,今屆除了政治素人遍地開花之外,亦是社區主任「升職」的機會。當選為議員可謂是獲得市民認可的第一步,然而選舉落敗意味再等四年,當中有人感到意興闌珊、黯然退出,亦有人屢敗屢戰,多次挑戰區選。
參選華富南的民主黨社區主任黎熙琳服務華富邨超過十年,今屆是她第三次參選。
上屆僅以3票之差落敗,黎熙琳表示在過去幾年,不時有人對她說「輸得好唔抵」、「早知投你一票」。她表示由此感受到街坊的支持,驅使她繼續留在原區參選。
區議員與社區主任雖然是同為社區服務,但前者可「明正言順」獲得政府的酬金和資助。根據民政事務總署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明年實施新修訂的區議員酬金每月3.4萬元,實報實銷營運開支將增至每年約53.8萬元,區議員亦可獲雜項、辦事處開支、醫療及外訪等其他津貼。而社區主任得到的經費則來自市民捐助,或者同黨的議員資助等。
相比之下,社區主任獲得的資源非常有限,黎熙琳表示,作為社區主任,舉辦活動時多數會與鄰區的同黨區議員一起舉辦,以大社區模式進行,又或者與非牟利機構合作,向政府提交議案申請資助。不過,她坦言社區主任的角色仍然難以與區議員相比,「有人想搞活動、合作,第一時間都係搵當區區議員」。
根據選舉事務處資料,華富南選區的選民人數為8346人,當中18至35歲的年輕選民僅佔約兩成。黎熙琳指在持續的反修例示威活動影響下,觀察到今屆區選政治氣氛較過往濃厚,居民都比較關心選舉,而且亦多了年輕人登記做選民。不過她表示,華富邨始終是一個「老邨」,中老年選民較多,難以評估今次選情,「以我嘅經驗,一票就係一票,所以都比較審慎」。
被問及如果再度落敗會否仍然為邨內居民服務,她表示仍未決定方向,「假如真係落敗三次,唔係所有人面皮咁厚,都要諗係咪要畀年輕人去試」。
同區的另外一位參選人為民建聯社區主任黃才立,翻查資料,他過往三次不同選區參選,分別是黃竹坑、華富二及華富北,今次第四度參選則選擇華富南。我們曾經邀請黃才立接受訪問,但他拒絕受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