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美成立委員會審視人權在外交政策作用

美成立委員會審視人權在外交政策作用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美成立委員會審視人權在外交政策作用

【Now新聞台】美國國務院成立新的人權委員會,重新審視人權在美國外交政策的作用。國務卿蓬佩奧警告人權論述被濫用或騎劫,有人權組織批評華府選擇性為人權問題發聲,擔心平權運動倒退。

蓬佩奧在國務院宣布成立天賦人權委員會,重新審視人權問題在美國外交政策的作用。

他認為國際社會對人權的主張激增,但不同的權利之間會有衝突,要界定何謂不可剝奪的權利,委員會將對人權議題作出自1948年聯合國發表《世界人權宣言》後最全面的審視。

委員會由十人組成,包括宗教學者、哲學家、人權主義分子及不同黨派人士,委員會主席人選最具爭議,就是哈佛大學法律系教授、前美國駐梵蒂岡大使葛蘭頓。

葛蘭頓以反墮胎、反同性婚姻、反跨性別權益等立場見稱,她指目前基本人權被誤解、操縱及漠視,強調會盡力將美國傳統人權原則轉化成政策。

外界擔心委員會削弱對邊緣社群的權利保障,令平權運動倒退。

有國務院官員強調,同性婚姻和墮胎屬本土議題,不在委員會的審視範圍。

委員會成員之一、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希納早前形容,美國首次遇上中國這非白人的超級大國對手,準備與北京爆發「文明衝突」。

蓬佩奧曾批評新疆當局關押大量維吾爾族人,有人權組織炮轟華府選擇性為侵犯人權問題發聲,對部分政權的惡行視而不見。例如沙特阿拉伯涉嫌殺害異見記者卡舒吉、土耳其政府打壓新聞自由等,又指美國為推動反墮胎,在聯合國安理會一度威脅否決有關戰爭性暴力的決議案,直斥特朗普政府設立人權委員會,試圖自行更改規則,做法荒謬。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