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經緯線本周提要】五四百年 愛國精神凌駕民主與科學

【經緯線本周提要】五四百年 愛國精神凌駕民主與科學

【Now新聞台】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失利,列強要把山東權益轉交日本,觸發五月四日,北京的大學生在京城發起大規模遊行,高叫「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口號。百年過後,內地的大學生能否繼承這種義無反顧的情操?學者詰問,現今中國是否有五四時的氣魄,汲取西方先進文化,改造自己?

在今年五四百周年前夕,有中學生來到五四的發源地北京大學舊校址「紅樓」,宣誓加入共青團。

五四運動,標誌着中國社會覺醒的年代,當時的知識分子覺悟要救國自強,就要學習西方的兩樣法寶。

北京大學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藝術學院學生武楊覺得,成為北大一分子後,五月四日從此多了一重意義。

五四精神,民主與科學,經歷百年滄桑,五四何價呢?

五四精神,內地官方的詮釋是「愛國」、「進步」,之後才是「民主」和「科學」。

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將救國熱潮推至高峰,標誌着中國擺脫封建,走向新時代。今個星期的《經緯線》,會回顧五四運動留下甚麼遺產。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