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澳洲政府計劃在新移民的簽證上加上居留條件,不讓他們在悉尼等大城市居住,而是先在較小的州份或地區居住幾年,希望緩解大城市人口擠逼問題,同時促進其他區域發展。
2000年代初期,悉尼和墨爾本的基建和房屋都欠缺周全規劃。隨着兩個城市近年大量移民湧入,人口持續膨脹,基建漸漸追不上人口增長,加重社會負擔。
當局估計,大城市人滿為患,為基礎設施帶來壓力,令澳洲平均每年產生約250億澳元額外社會成本。警告若情況持續,去到2030年,社會成本可能多達400億澳元。
不過,有學者對更改新移民居留條件來控制大城市人口的做法仍有保留。大城市和較偏遠地區,無論在薪金、工作選擇、生活條件都截然不同。
有聲音認為,每個新移民都應該有權選擇自己想住哪裏,亦有專家質疑政府干預市場機制。當局計劃根據不同城市對特定技術的需求,配對「合適」的移民到相應地方定居,但每個地方和職業往往無法達到百分百供求平衡,若配對機制缺乏持續性,就很容易出現反效果。
舉個例子,一個被「分配」到紐卡斯爾工作的新移民突然失業,當他發現在悉尼有更適合自己的職位空缺,在此情況下,若他繼續留在紐卡斯爾成為失業人口的一分子,對澳洲經濟並非最好的選擇。專家指出,每個移民都有機會出現這些個別情況,很難用同一套規則套用在他們身上。
亦有專家認為,更改簽證上的居留條件說易行難,相信執行時會增加公帑壓力。
政府當務之急是在人口膨脹的大城市,推動更完善的房屋政策和公共交通系統,同時增加偏遠地區的吸引力,而非一味強制要求新移民住在一些他們未必喜歡的地方。